top of page

May 26, 2025 News clips

  • angelliu1
  • Jun 3
  • 3 min read

日趨嚴重的處分與無邊際的行政裁量


撰稿者:劉振琨律師


台灣目前到處充斥行政機關罰單,在開罰單做出行政處分時,行政裁量如何能維持秩序而不擾民成為一大課題。

首先我們要了解何謂行政裁量

        行政裁量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律規範內,對具體事務或事件進行評價,做出選擇或決策的過程。重點在於行政機關要依據法律所賦予的權力,對於規範中的事項行政機關進行自由決定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分(或稱開罰單)時,行政裁量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步驟:

1.要有法律依據:行政機關做成行政處分必須依據相關法律法規,以明確處罰的依據,以及可以裁量的範圍內方可做成。例如、依據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或《行政罰法》等其他相關法律,確定構成違法行為及其對應的罰則時。

2.要做事實調查:在下裁量之前,要對事件事實進行充分的調查,包括蒐集證據、聽取當事者意見等,確保對事情的全面瞭解和真實情況的掌握。

3.適當性的考量:行政機關要根據具體情況權衡各種因素,如:違法行為的性

質、情節的輕重、當事人有無主觀的故意、過去有無違法記錄,以及是否存在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況,再考量是否適用處罰。

4.符合法定原則:在裁量過程中,行政機關需遵循合法性、合理性與比例原則,以確保所作行政處分時,其裁量不僅限於法律規定,而且還要合乎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。

5.做成裁量結論: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及考量,做出具體的行政處分決定,包括:處罰的種類、力度和措施,並做成書面處分書。

6.要告知當事人:行政機關要將處分結果及理由告知當事人,並告知當事人其應有的權利。


       在檢驗行政裁量合法性時,行政機關應該要自我檢驗以下是一些考量因素,以確保處分的合法性、公正性與合理性。

1.法律依據:確認所做成的裁量有法律的依據,並在法律授權範圍內進行。

2.事實證據:經過充分調查與具備相關證據,確保裁量的基礎是客觀與真實的。

3.公平性:對於不同情況下的當事人裁量過程中並無歧視或偏見,且以公平對待。

4.合比例原則:考量裁量對當事人的影響,以確保處罰和措施與違法行為的性質和程度相符,避免過重或過輕的處罰。

5.公開透明:保持裁量過程的公開性,提高透明度,增強公眾的信任感。

6.社會影響:考慮裁量行為對社會的影響,包括公共安全、社會穩定等方面,尤其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項上。

7.當事人陳述:考慮當事人的意見和申辯,充分聽取各方聲音,以促進決策的全面性和合理性。

8.參考過去判例和慣例:參考過去類似案件的處理經驗和慣例,維護處理的一致性與可預見性。

9.時效性:是否及時作出裁量決定,避免因延遲而影響處理事件的合理性。


行政機關開罰單和做出行政處分的對象,很多都是升斗小民,乃至社會的底層弱勢,行政裁量應秉於正義嚴肅的處理。行政機關要做到公正、透明,並尊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,一旦敷衍草率,則行政機關將淪為擾民,失去人民的尊重。


Comments


Tel: +886-2-2717-7878

Fax: +886-2-2717-1967

Room C, 6F, No. 261, Sec. 3, Nanjing E. Rd., Songshan Dist., Taipei 10550, Taiwan

華通國際法律事務所  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61號6樓C室 10550

  • linkedin

©2016 BY LIU & PARTNERS ATTORNEYS-AT-LAW

bottom of page